1)第二十七章 斗蟋蟀_聊斋:书生当拔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不久后,周羽带着一众学生来到城北。

  这里乃是华阴县最大的蟋蟀市场,买卖蟋蟀的,斗蟋蟀的,看热闹的,想捡漏的……人气相当旺。

  转了一会,周羽见到前方围了不少人,一个个大呼小叫,想来场中正斗的激烈。

  于是,便走了过去。

  一进人群,便见场中摆着一张小桌,桌上有一个陶瓷的斗盆,盆中,一大一小两只蟋蟀正在激斗。

  民间之所以盛行斗蟋蟀,那是因为蟋蟀有着好斗的天性。

  雄性蟋蟀往往会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地或争夺配偶权而相互撕咬。

  捕捉到手后,稍加喂养,便可以用于与别的蟋蟀鏖战。

  重要的是,蟋蟀与蟋蟀之间撕咬也是讲究技巧的,并非一见对手便冲上前去乱咬一气。

  遇到对手之后,首先会振翅鸣叫,这是为了给自己加油鼓劲,同时也是恐吓对手,灭对手的威风。

  这一点,跟人类战争相互呐喊,击鼓鼓舞士气是一个道理。

  在打斗的过程中,蟋蟀也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战术,除了用嘴撕咬之外,还会用头顶,脚踢,并且还会不停地变换方位,以寻找最佳的攻击或是防守位置。

  一个小小的蛐蛐罐,摆放在桌上,便能欣赏到一场精彩的打斗,这的确也是百姓茶余饭后的一种绝佳消遣方式。

  斗蟋蟀兴于何时何地已经无从考证,最初只是一种消遣的娱乐方式,但慢慢的却演变成了一种赌博的方式。

  一些王公贵族斗一场蟋蟀,赌注动辙百两银子起步,高者甚至还有赌上万两银子的。

  也因此,将小小的蟋蟀炒至天价。

  当然,也不是所有的蟋蟀都值钱,还得看品种、品相。

  一般来说,蟋蟀个头大的相对战力也强。

  但此时,斗盆中那只大块头的蟋蟀却一个劲地退让,反倒是那只个头小的蟋蟀趾高气昂,穷追猛打,不时振翅鸣叫,占尽了上风。

  “怎么会这样,怎么会这样……”

  一个身着锦服的中年男子一脸铁青,一头冷汗,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喃喃自语。

  他正是那只大块头蟋蟀的主人,这只蟋蟀的品种称为墨蛉,民间一般称为黑头将军。

  华阴县也有这个品种,但与其它地方出产的墨蛉有所区别,头部有一条明显的青线,称为青头墨蛉,算是独一无二的品类。

  中年男子的这只青头墨蛉虽非上品,但也算很不错的了,当初花了一百多两银子买下,与人赌斗,已经赚回了近三百两。

  却不曾想,今日竟然输给了一只貌不起眼,又是第一次上阵的小蟋蟀。

  而那只小蟋蟀的主人看样子应该是个书生,而且也不会斗蟋蟀。

  别人斗蟋蟀都会捏根蟋蟀草,用于撩拨蟋蟀,以便激发其凶性与斗志。

  但这个书生却没拿蟋蟀草,只是时不时地喊上几声,就像跟人加油一样。

  没过多久,那只青线黑蛉

  请收藏:https://m.2022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